3月15日,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组织召开部分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企业座谈交流会,深入了解首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进展情况,研讨制约我国多式联运发展的主要问题和瓶颈障碍,交流推进多式联运发展的工作思路和实施路径。
2015年7月,交通运输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的通知》揭开了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的序幕,经过企业申请、省份初选推荐、专家评审,于2016年6月正式确定了首批16个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
截至目前,首批16个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已开通多式联运线路39条,累计完成集装箱多式联运量超过60万标箱,多式联运价格平均比公路运输低35%左右,降低能耗约66万吨标准煤,减少碳排放约170万吨,综合效益初步显现。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企业已有16个符合条件的建设项目,纳入交通运输部“十三五”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项目库。
与会代表普遍认为,示范企业要树立标杆意识,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在多式联运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组织模式创新、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应用、多式联运流程优化和规则统一等方面,大胆实践、积极创新。
据了解,运输服务司正在研究建立多式联运重点联系企业运行动态监测制度,围绕运行绩效与建设进展两个方面,初步构建了由11类一级指标和26类二级指标组成的动态监测指标体系,重点监测联运规模、联运质量、联运效益、节能减排、联盟合作等方面内容,适时评估分析示范工程建设在降低物流成本、节约燃油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等方面的成效。
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吸引了大量企业的参与,目前参与第一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业务的企业已达788家。建立跨区域、跨方式、跨产业的多式联运企业合作联盟,探索建立联盟内部统一的多式联运规则体系,促进成员间物流网络和资源共建共享,共同组织研发推广先进技术装备,通过联盟合作、抱团取暖,多式联运才能走得更好,走得更有生机和活力。
优化运输组织 拓展服务范围
随着中欧班列的开通和公路货运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推进,铁路货运迎来了新一轮的大发展,一方面,铁路成为了介于海运、空运之间,兼顾时效性和经济性的跨国运输方式;另一方面,铁路在长距离运输上的效率和运价优势逐步显现,国内长距离公路货物运输逐步向铁路转移。
“去年11月,我们研发的QT1、QT2两个型号的驮背运输车通过了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样车试用评审,具备了上线试运行条件。”驮背运输(公铁联运)示范工程实施企业,北京驮丰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邹怀森介绍,两种新型驮背运输车只需对地面进行硬化处理,保证地面与轨面等高,设置地面动力电源和照明设备,就可以进行装卸作业,只要符合国家标准的半挂车都可以装运,装卸一辆车只需要5分钟。根据计划,首条示范线路将在今年三季度开行,将在上海与广州两个制造业和公路物流最为活跃的地区间开行。计划到2020年开行总计12条线路,日开行列车28对,服务华东、华南、华北、西南、西北等区域。
“沈哈红运以营口港为物流枢纽,集成放大海铁联运在时间与价格上的比较优势,深耕T字形多式联运通道,强化与东南港口的战略合作,强化与沿线境外机构合资合作。”辽宁省“东南沿海—营口—欧洲”通道集装箱公铁水联运示范工程实施企业,辽宁沈哈红运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振河介绍,沈哈红运与境外4个国家、7个城市之间先后开通11条辽(营)满欧中欧班列,2016年中欧班列箱量完成3.3万标箱,占满洲里口岸出境总箱量的51.3%。
四川省成都国际铁路港集装箱铁公水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实施企业,成都国际陆港运营有限公司依托蓉欧物流大通道、西南区域辐射东南沿海的货物运输大通道和长江运输大通道三个物流大通道,搭建省内、国内、国际三张揽货网络。建设了以成都为中心向外辐射的厦蓉欧、深蓉欧、汉蓉欧、甬蓉欧等8条“蓉欧+”多式联运通道。2016年全年蓉欧班列共计开行460列、15090车,中亚班列共计开行60列、1343车,“蓉欧+”班列共计开行1113列、31246车。
研发新型装备 提高转运效率
多式联运的发展,意味着货物在运输过程中需要通过多种方式的衔接和配合。传统运输过程中,货物通过人工装卸在不同运输工具间转换,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成本和劳动成本。一些示范项目通过“散改集”,将零散货物装入标准化集装箱,提高了货物装卸效率,有效压缩了联运时间和成本。
营口港通过自主研发,配合北粮南运客户需要,生产了20英尺全高粮食专用集装箱;为满足卷板、圆盘类钢材、煤炭、矿石等货物的集装箱公铁水多式联运的需要,研发了40英尺半高特种箱,可在铁路上采用双层堆叠运输,公路上采取单层运输,兼顾运输效率和安全性要求。依托粮食专用集装箱,沈哈红运充分利用国家粮食收储政策的调整与公路限重治理政策的出台,开行粮食精品班列。2016年,沈哈红运在营口港多式联运箱量完成52.6万标箱,同比增长22.0%,占本港集装箱吞吐量的比例突破8%,港口多式联运量和多式联运占比连续三年排名全国第一。
成都国际陆港开发了冷藏集装箱海铁联运产品,运用铁路NBX型冷藏车新技术,使得乌拉圭进口冻肉可以经宁波港上岸,通过铁路直接运抵成都,物流成本较公路运输降低了30%。成都国际陆港还开发了集装箱双层装载小汽车技术,通过公铁联运方式解决成都地区小汽车外运问题,目前已实现单个集装箱装载4辆小汽车,在成都城厢至天津西营门线路上开展试运,预计今年小汽车运输量将达到2万辆。为了更好地适应集装箱联运的发展,成都国际陆港还协调铁路局将城厢货运站13、14线改造为集装箱作业线,并增加了大弯镇货运站集装箱办理功能。
郑州国际陆港也着力推进运载单元标准化,开发了普通干货箱、温控箱、挂衣箱、开顶箱、分层箱等多种箱型,适应不同货物的装载需要。集装箱箱型的标准化、多功能化将进一步拓展能够使用多式联运进行运输的货物类型,提高货物装载效率,促进多式联运的发展。
推动数据共享 释放信息红利
货物、车辆、船舶信息的及时传递,是实现多式联运、提高多式联运效率的重要保障,示范工程企业纷纷通过建设信息化平台,打破信息孤岛,推动货运信息共享。在此基础上,示范项目在相关运输企业和运输方式中探索多式联运单证交换新模式,建立了“一单制”单证系统。
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江苏省新亚欧大陆桥集装箱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的试点企业,不断完善全国交通电子口岸连云港分中心,通过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电子数据交换)平台的交互和共享功能,打造功能完善、信息丰富的多式联运信息系统,推动港口与铁路、船公司、货代、码头、海关、国检等多式联运全链条中相关主体与管理部门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实现运输组织全过程信息的无障碍流通与共享。连云港港成功搭建起国内首家港口与铁路电子数据交换双向通道,制修订了32种报文标准。EDI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有效解决了客户实时获取货物动态信息的需求,车停时间同比下降12.2%,集装箱翻倒率下降78%,平均订舱时间提前5小时。
成都国际陆港在2016年组织成都铁路港首批海铁联运提单试运,以成都国际铁路港为签发地和启运地,经“蓉欧+”铁路班列、上海港运输至美国亚特兰大,实现了内陆港海港功能前移。针对中欧班列的“一单制”运输,成都国际陆港目前就提单流转、贸易结算方式与中国银行及贸易双方客户达成一致,拟于4月初签发首张针对中欧班列公铁联运的多式联运提单。为推行“单窗口一站式”服务,成都国际陆港打造了多式联运综合服务大厅,集中铁路、船公司、港口、海关、检验检疫等5类服务窗口,由客户经理前台统一受理客户需求,后台再行分拨。实现铁路班列订车与船运班轮订舱有效对接,成都本地就能报关退税,货主不需要到港口即可办完所有进出口货物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