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信息
今日,作为武汉航运中心重要功能平台的武汉电子口岸·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通关功能上线运行,标志着武汉“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快速通关新模式初现规模,贸易便利化水平发展将步入快车道。
电子口岸应运而生
2014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示意见》;2015年4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改进口岸工作支持外贸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加快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
2016年,湖北省、武汉市政府分别印发《湖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工作方案》、《武汉电子口岸·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方案》,大力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并纳入省市两级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作为重要工作,列入省、市政府2017年度工作报告。
武汉是长江中游一类开放口岸,地处中国地理中心。拥有独特的铁、水、公、空综合交通物流优势;是中部重要的工业、科教、金融、贸易、艺术基地。拥有15000余家外贸企业,外贸进出口产业发展迅猛,2016年更是以1570亿元(人民币)的外贸进出口总值领跑中部城市。
口岸通关效率是决定武汉外贸经济发展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为促进贸易便利化发展,形成内陆开放高地,发挥武汉在“长江经济带”中的脊梁作用和在中部崛起中的支点作用,加快武汉国际化、现代化、生态化进程,省市政府高瞻远瞩,决定以建设“全国领先,中部第一”的电子口岸为目标,建设武汉电子口岸·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武汉电子口岸·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是武汉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中国(湖北)自贸区、长江经济带发展等战略,按照国务院以及省、市政府工作部署,为促进地方外向型经济发展,维护国门安全,提升武汉国际通达力和国际竞争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和进出口贸易中转中心,而建设的社会化公共服务平台;由武汉新港管理委员会统筹推进和建设。
武汉新港管理委员会联合武汉海关、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长江海事局等联检单位共推共建,在现有的EDI(数据交换中心)基础上,依托阳逻港、黄石港、宜昌港等对外开放口岸和湖北的水运优势,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应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建设武汉电子口岸·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湖北电子口岸水运平台,构建中国(武汉)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武汉新港管理委员会同时组建武汉电子口岸有限公司,公司于4月23日挂牌运营,专司平台建设和运维,并将为政府部门、监管单位和外贸进出口企业提供智能化、精准化、便捷化和专业化的优质服务。
四大特色展示平台优势
实现湖北、武汉国际贸易申报查验“一个窗口” 企业可以通过平台一点接入,将线下分门别类的申报手续,通过线上“一个窗口”一次性集中申报,监管部门联合审批,真正实现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数据的互通共享,实现政务服务的标准化、精准化、便捷化、平台化和协同化。
实现进出口贸易监管备案“一次认证” 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服务市场主体,推行武汉市外贸进出口企业备案便利化,开创进出口贸易环节“一次备案、联网审批”、原产地证企业备案“五证合一”的全新备案模式,有效促进外贸稳定增长。
实现通关贸易数据查询与推送的“一个终端” 以武汉新港EDI中心为核心,升级建设成数据标准化、接口规范化、交换多样化的“单一窗口”EDI中心,衔接企业与口岸单位、企业与企业及口岸单位相互间的通关贸易数据交换,通过“一个终端”提供申报、查验、放行等综合数据的查询和推送服务。
实现物流、贸易和通关的“一个融合” 以贸易、物流、通关数据为抓手,构建外贸企业信用体系,不仅为政府提供监管和数据分析服务,还为企业提供跨境支付、结算、征信、担保、融资等金融、贸易和数据一体化增值服务,同时以物流集聚带动跨境贸易、市场采购、外贸综合及自贸区等一批外贸新业态产业,实现一个物流、贸易和通关相融合的产业链全程服务。
五大服务功能配套齐全
口岸监管服务 平台建立全省跨区域、跨部门、跨业务的统一身份认证,采用集中账户管理与权限管理,强化进出口贸易链、海关监管、检验检疫监管、海事“三化”、边防检查和监护安全认证保障,实现一次认证、全程通达。
平台为企业提供货物、出入境人员和运输工具的无纸化申报、关税保函“一次导入”、原产地证“一次申报”等通关服务;打造智能化的外贸风控体系和外贸诚信体系,提供“可控、可视、可溯”的危险品监管;特殊监管区联动,绿色放行,实现“口岸直通”。
口岸物流服务 平台实现了水运、航空、铁路、公路等多式联运交通枢纽物流监管和全程化“口岸直通”,为用户提供仓储运输、集散配送、供应链物流和产业配套服务,实现 “一个平台式”综合物流服务。
口岸外贸服务 单一口岸平台对接湖北自贸区建设,为企业建立电商平台,逐步推进O2O、C2C、B2B、B2C及F2C等多种电商产业模式发展,实现一般进口、保税备货、保税集货模式,构建外贸企业信用体系,推进大数据个性化的服务;打造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实现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创新行政、科技、金融体制,扩大开放服务业;搭建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市场采购贸易一站式便利外贸服务机制,为企业打造“源头可溯、责任可究、风险可控”小商品贸易服务;依托自贸区、综保区和B型保税物流中心等海关特殊监管场所,支持国际物流配送、检验检测、进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进口商品展示、物流信息处理、物流中心出口退税,构建通关和增值业务便利化示范。
口岸数据服务 为用户提供业务办理、作业管理等全方位数据服务。平台通过推进港口、航运、企业、政府联检相关单位的数据互联互通,从而提供一个强大的信息服务功能,打造集全程物流状态、危险品应急防控、进出口数据分析、港口地理信息等资源整合和口岸综合管理体系。在平台的“数据中心”中,会员用户可以查询通关类信息、辅助通过关类信息和物流类信息等;同时也可根据自身需求,订阅相关信息,享受个性化的数据订阅推送服务。
口岸增值服务 平台连接外管、工商、税务等监管部门,可实现口岸规费的自动结算和在线支付功能,为外贸企业提供收付结汇、核销退税、信保金融等全流程一站式外贸增值服务。为上下游企业提供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合一”的全产业链整体增值服务。
服务架构>>>
武汉电子口岸·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为货主、货代、船代、港口、外贸企业、金融机构等提供口岸监管服务、口岸物流服务、口岸外贸服务、口岸数据服务和口岸增值服务,实现与海关、国检、海事、边防等联检单位信息数据全联通,与外管、国税、工商、公安等相关部门全对接,对事关货物、运输工具和人员等通关功能全集并,对武汉铁路、航空、公路等全部口岸全覆盖,对武汉市全市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业务全支持,对全省所有水运口岸和报关报检业务全延伸。
武汉电子口岸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企业通关更加便捷
有业内人士指出,建设电子口岸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不仅可以帮助口岸管理相关部门实现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还能减少进出口货物通关环节,提高口岸通关效率,降低企业贸易成本,从而促进企业进出口贸易便利化。
通关效率大幅度提升 某外贸企业负责人表示:以前开展国际贸易业务的企业或个人,要进行进出口业务,就要分别对接海关、检验检疫、海事等部门进行数据申报,流程复杂,而且也不知道申报数据处于什么处理状态。“单一窗口”落地后,企业对接网上“单一窗口”,只需一次申报,就能在这个“单一窗口”平台办完所有申报流程,减少企业重复录入。
平台打通了各个部门的行政壁垒,实现了数据的共享,各个监管部门根据企业“一次”填写的申报信息,各取所需联合审批,审核效率大大提高。
通过平台一站式的申报机制、便捷的查验联动机制、快速的电子放行机制,报关单的制作时间可由30分钟缩短至5分钟,企业申报项目减少45%,企业候查时间能减少50%,查验作业时间将减少50%,通关时间可从3天缩短到2小时。
节约企业成本 通关模式新突破,报关成本可减少50%:使用电子放行机制后,每单节约成本20元,平台以全新的“一站式服务”形式为企业带来切实便利。
及时获取相关信息 平台数据应用功能分为两块,包括数据查询功能与数据分析功能。其中,数据查询功能涵盖了口岸通关查询、物流可视化查询以及其他贸易所涉及的各类信息的查询等。企业可以通过平台直接查询报关报检审核结果,无需分别登录海关、检验检疫等系统进行单独查询,真正让企业和个人“少跑路、多省钱”;也可通过物流可视化查询功能,根据提单号或箱号查询口岸通关物流状态数据,以出口为例,在平台上可以查到从始发地到目的地的各类信息,甚至可以通过该系统查询装载集装箱的船舶在海外的运行轨迹。会员用户不仅可以自主地查询这些信息,也可以通过订阅,在移动终端上随时随地接收信息推送,第一时间获取所需的信息。
用户管理>>>
平台将按用户企业、单位性质区分,提供不同的功能模块选择;同时还提供模块订阅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自身业务需求,自主订阅。
如平台为贸易企业提供三种报关报检模式,包括人工录入申报、人工导入申报和自动导入申报,贸易企业根据自身信息化水平以及业务量进行选择。
信息化水平不高的中小微企业可通过“人工录入申报”进行手动填写。也可以通过“人工导入申报”功能将按照数据模板填写好的申报文件直接导入系统中,即可完成货物申报。
信息化水平高的大型企业,可以通过自己ERP等信息化软件自动生成报文,通过“自动导入申报”功能直接导入,完成申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