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information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信息

行业信息

  • 中国港口走出去 点靓“一带一路”版图
  • 来源:中国水运网 发布时间:2017-08-15 11:21:59

 7月29日,中国招商局港口控股有限公司以11.2亿美元投资,独家获得对斯里兰卡南部汉班托塔港99年特许经营权,将对该港口进行开发、运营和管理。中国港口运营已在全球崭露头角,世界港口前十中七个在中国,港口营运已经成为一张闪亮的“中国名片”。

在多个场合,习近平总书记用“桥头堡”、“重要支点”、“重要枢纽”来形容港口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性。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就与沿海港口的发展直接相关。《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港口作为重要节点,正发挥着“先行官”角色,点靓“一带一路”版图。

在“海丝”上推广“蛇口4.0”

7月25日,中国招商局港口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商局港口)发布公告,披露与斯里兰卡港务局、斯里兰卡政府达成协议,将成立两家合资公司,对汉班托塔港口进行开发和管理,协议预计从7月29日起生效。据招商局港口公告,汉班托塔港口项目拥有约11.5平方公里港区,汉班托塔港项目包括综合性枢纽港以及附带的工业区,计划在此推行“前港+中区+后城”的开发模式。

“以港口为龙头和切入点,以临港的产业园区为核心和主要载体,系统解决制约产业转移的硬环境短板和软环境短板,打造国际产能合作的平台。这一同步开发‘前港-中区-后城’的模式被定义为‘蛇口模式4.0’。”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目前的状况和当年的蛇口类似,结合蛇口的经验,招商局因地制宜,在海外直接复制升级版的“蛇口模式4.0”,同步开发“前港”“中区”和“后城”。

招商局港口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已在15个国家和地区拥有28个港口及67个码头;公司所属企业共有集装箱泊位188个,岸线长度超过58000米;散杂泊位210个,岸线长度超过46000米。招商局港口副总经理李玉彬告诉记者,按照“巩固亚洲、完善非洲、拓展欧洲、突破美洲”的海外战略,招商局港口正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国家地区寻求商机,在“互惠互通”、“共创双赢”的大前提下,推动海外港口的发展。

“招商局港口的战略愿景是成为世界一流的港口综合服务商。”李玉彬说,港口是“一带一路”的“穴位”,拿捏、呵护并管理好海丝沿线港口,可以提高通关便利化,释放经济贸易往来,带动沿线国家经济发展,而借助港口对腹地经济的带动作用,也可将自身的港口业务与海丝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形成真正的命运共同体。

从“走出去”到“融进去”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广西北海铁山港区视察时提出“向海经济”理念,号召大家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推动大开放大开发。在听取广西“一带一路”建设情况汇报时,习近平总书记特别询问了广西在马来西亚关丹港、文莱摩拉港的投资情况。

广西北部湾港区位优势独特,是我国大陆距离马六甲海峡最近的港口,也是西南地区最近的出海口。“一带一路”也给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2015年广西北部湾港务集团投资关丹港40%股份,拥有60年特许经营权,同时参与关丹产业园的建设,投资产业园首个入园项目——年产350万吨的联合钢铁项目。

怡宝工程集团(IJM)是马来西亚最大的工程建设承包企业。北部湾港务集团与IJM一道加快关丹港升级改造,建设马中关丹产业园。“在大项目中探索混合所有制,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主动性。”北部湾港务集团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在关丹产业园,北部湾港务集团与中国钢铁优势企业、广西民营企业排名首位的盛隆冶金合作,投资联合钢铁项目。该项目将国有企业规范的管理、雄厚的资金优势与民营企业灵活的机制、面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相结合,优势互补覆盖到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形成最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将创造出高效率、低成本的运营模式。

“‘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往往投资金额大、回收周期长,项目效益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投资东道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这决定了企业不仅要‘走出去’,而且要‘融进去’,同沿线国家的发展需求相结合,与沿线国家共同构建命运共同体。”广西北部湾港务集团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北部湾港务集团在海外探索的“港—产—园”联动发展模式也成为落地生根的关键。该模式以港口为龙头和切入点,以临港的产业园区为核心和主要载体,系统解决制约东道国产业转移的软硬环境短板问题,打造国际产能合作平台。这种全方位、全产业链地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的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投资效果和社会声誉。

“中国名片”正联通世界

世界上80%的货物依靠港口来运输。改革开放以来,港口率先对外开放,海运业最早实现“走出去”。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孙子宇自豪地说:“可以这么说,只要是有需要,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我们都具备了提供成套建设和运营的能力”。

中国港口不断走向世界,带动的是中国建设标准走出去,中国技术走出去。

由北部湾港务集团主导的一系列投资活动已经激活了中国企业在马来西亚关丹、吉隆坡等地的投资热潮。依托港口,按“港—产—园”联动发展模式,马中关丹产业园定位于发展钢铁及有色金属、机械装备制造、清洁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石油和天然气、电子信息等产业。马来西亚政府也为园区提供了土地、税收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实现了港口、产业和园区的多赢和互动良性发展格局。截至目前,意向投资已经超过30亿美元。

业内专家指出,当前中国港口企业走出去,以中远海运集团和招商局集团两家中央航运企业为主,它们均设立了专业的国际性码头运营公司,历年经营业绩稳定,实力不断增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政治效益。

招商局港口给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海外码头项目所完成集装箱吞吐量占总量的比重达到17.7%,成为业务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今年1-5月,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132万TEU,同比增长9.4%。完成散杂货2.1亿吨,同比增长15.4%。

记者了解到,自从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港口走出国门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拓展延伸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瓜达尔港自由区建设持续推进;科伦坡港口城全面复工;中国企业成功中标缅甸皎漂港项目;成功收购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控股权以及收购西班牙Noatum港口,等等。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延伸,港口正成为联通世界的重要门户。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港口全面融入全球航运体系。正如《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中国愿与沿线国家一道,稳步推进示范项目建设,共同确定一批能够照顾双多边利益的项目,对各方认可、条件成熟的项目抓紧启动实施,争取早日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