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信息
美国东部时间9月20日9点30分,百世集团创始人周韶宁站上纽交所交易大厅的敲钟台,敲响百世上市的市钟!据百世招股书显示,阿里系作为其最大的股东,总计持有百世29%的股份。
这并不是阿里巴巴唯一持股的快递公司。阿里巴巴还持有圆通速递17.52%的股权,并同时是苏宁云商的第二大机构股东,旗下还有另一家物流公司天天快递。
阿里、京东、顺丰、中通等龙头企业带动了物流行业的发展革新,同时,物流业的战争也在不断加剧,电商物流合纵连横,江湖风起云涌。
抱团发展成为“后资本时代”主旋律
9月13日,深圳市丰巢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巢科技)宣布拟以8.1亿元收购深圳中集电商物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集电商)100%股权,后者主要运营约1.4万组“e栈”快递柜。收购完成后,丰巢将拥有并运营约7.4万组快递柜。早在7月份,中国邮政、菜鸟裹裹分别通过旗下公司参投另一智能快递柜速递易运营方。速递易借此完成了对中国邮政旗下快递柜的整合,旗下快递柜组规模已达7.7万组。
快递柜的江湖暗战,还只是电商物流业界种种抱团发展的缩影之一,在行业内占据主要席次的产业巨头们均在实现上市后,将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领域。它们或是利用“丰巢”、“菜鸟”合纵连横,搜索未开发的领地;或是借助上市后的融资优势,清扫着散落在外的次要对手。
并购也是快递巨头们上市后的重要突破口。
作为“国内快递第一股”,圆通速递借壳上市刚刚完成就停牌筹划重大事项,尽管该方案最终未能成行,但从公司披露的信息来看,其利用资本手段收购竞争对手的意图颇为明显。 事实上,为了能在快递行业拥有一席之地,产业资本也在摩拳擦掌,试图以收购等方式分一杯羹。
1月3日,苏宁云商宣布,其全资子公司江苏苏宁物流拟以42.5亿元的价格收购天天快递。根据公告,天天快递2016年全年预计完成票件量约12.6亿件,过去两年复合增长率57.30%。截至2016年6月30日,天天快递总资产16.7亿元,净资产4.68亿元,2016年前六个月实现营业收入10.5亿元,实现净利润4370万元,2016年税后净利润不低于8400万元。
有分析人士表示,与已经独立上市的顺丰和“三通一达”相比,天天快递体量明显偏小,相较于独立上市,被收购或许是其最好的“归宿”。
“从开始拼网点、拼价格,到拼网络、拼服务,快递企业在草创成长阶段完成了对产业格局的演进。如今,这些公司大部分都已登陆资本市场,它们需要比拼的已不是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对快递行业未来发展机遇的把握和有效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的能力。产业的比拼或许能决出前五名、前八名,而在资本的助推下,则是争夺前两名、前三名。巨头之间的博弈将更加精彩。”该分析人士称。
在分析人士看来,快递行业的寡头格局基本形成,但这并不意味着竞争结束,在市场潜力仍然巨大的产业背景下,有了资本助力的快递巨头或将进一步纵横捭阖、攻城略地。可以预见,更大更激烈的并购和注资仍将是快递行业“后资本时代”的主旋律。
以百世物流为例,自2008年便获得阿里巴巴和富士康投资的1500万美元。因此百世被称为是:前谷歌中华区总裁+郭台铭+马云的合资企业,周韶宁也被称为是“能从马云口袋中拿4亿美元”的物流人。
据悉,阿里巴巴正在努力建立在线支付的基础设施,正在努力建立物流基础设施,正在努力建设云计算基础设施。百世更像是阿里多年努力打造的一个物流整合到商业系统中的雏形。
电商入局加入竞争队列
事实上,物流“最后一公里”一直是电商集团战略布局的重要部分。为了能在快递行业拥有一席之地,争夺产业链话语权,电商巨头们摩拳擦掌,试图以收购、自建等方式分一杯羹。
2017年1月3日,苏宁云商宣布,其全资子公司江苏苏宁物流拟以42.5亿元的价格收购天天快递。有分析人士表示,与已经独立上市的顺丰和“三通一达”相比,天天快递体量明显偏小,依附电商平台也成为必然的选择。
此外,电商平台也加强了对自建物流的重视。随着新零售带来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加速,电商平台自有的物流体系,已经将传统快递企业排除在外。2016年11月,京东物流正式以品牌化运营的方式全面对社会开放。今年4月,京东宣布京东物流独立运营,组建京东物流子集团。这意味着,京东物流已经正式加入到与第三方快递竞争的行列中。
目前,由阿里巴巴集团牵头,三通一达以及顺丰等联合成立的菜鸟物流、以B2C强供应链自营开放为主的苏宁物流,以及4月份独立运营的京东物流,物流行业中的“三国”占据了中国物流市场七成以上份额。
同时,各大物流企业间的合纵连横也不断推进。2017年5月16日,圆通控股香港先达国际,开始布局全球网络,寻求新的竞争优势。6月23日,京东与东方航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航空物流、航空客运业务、品牌宣传、企业采购、会员体系、信息化建设等领域展开创新性合作。7月11日,京东又与日本雅玛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生鲜冷链、跨境物流、全球贸易、物流技术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此外,京东和沃尔玛联合宣布将逐步打通双方的用户、门店与库存,实现线上平台与线下门店的深度融合。京东还与联想达成AI大数据战略合作协议,在消费者洞察等多个领域展开合作。
巨头博弈更精彩
2016年,快递公司扎堆上市的光环,为快递业十年发展画上圆满句号。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流行业商业模式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显示,2000年以来,中国全社会物流总规模平均每年增长超过20%。2016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230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超过11万亿元,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场。然而物流业高速增长的背后,却是发展水平与效率的低下,行业乱象不断,反过来成为电商发展的掣肘,行业转型势在必行。
随着主要物流和快递企业逐步完成上市,物流行业步入资本竞争的时代,各大主要企业各显神通,厉兵秣马。顺丰、申通、中通、圆通和韵达顺利登陆A股市场,德邦物流进入IPO排队、百世物流美国敲钟,天天快递、全峰快递等也正在加快资本竞逐步伐。
按照中国快递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的说法,这种角逐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反作用,即利润问题:快递业已经进入微利化、无利化、亏损化的阶段,必须寻求规模化发展。
“从开始拼网点、拼价格,到拼网络、拼服务,快递企业在草创成长阶段完成了对产业格局的演进。如今,这些公司大部分都已登陆资本市场,它们需要比拼的已不是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对快递行业未来发展机遇的把握和有效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的能力。产业的比拼或许能决出前五名、前八名,而在资本的助推下,则是争夺前两名、前三名。巨头之间的博弈将更加精彩。”有分析人士称。
有鉴于此,为了快速奠定其行业内的稳固地位,在快递业内部,一些合纵连横早已经开始。
2014年7月,继菜鸟网络后,中通、申通、圆通和韵达在内的“三通一达”联合成立了蜂网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由圆通速递董事长喻渭蛟担任,董事由申通快递董事长陈德军、韵达快递董事长聂腾云、中通快递董事长赖海松组成。公司注册资金2亿元人民币,总部设在上海,每家占股25%。与菜鸟服务下游客户不同,“蜂网”主要为各家企业提供设备采购等服务,通过集中采购降低成本。
2015年6月6日,快递物流又一大事件刷爆了媒体圈:顺丰、申通、中通、韵达、普洛斯五家快递物流公司联合发布公告,共同投资创建深圳市丰巢科技有限公司,旨在整合生态圈资源,研发运营面向所有快递公司、电商物流使用的24小时自助开放平台——“丰巢”智能快递柜,以解决快递末端难的问题。
此外,圆通和汇通也加入阿里系的菜鸟驿站,向社会开放终端代办点为公共自提点。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在业内人士看来,背靠大树好乘凉,通过向金融大佬靠拢,利用资本杠杆平衡发展、摒弃行业对手间利益冲突,抱团发展、未雨绸缪,自我创新求发展成为物流企业规避风险、实现稳步发展的必然选择,但这或多或少推动行业格局的变化,同时也有助于物流行业的整体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