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information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信息

行业信息

  • “龙腰”如何挺起?且看武汉再发力
  • 来源:中国水运报 发布时间:2018-03-05 09:14:14

   武汉,地处长江之“腰”,自2011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至今,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基础框架已初具雏形,集聚辐射能力有所增强,但总体来说,航运发展较慢,对经济社会和沿江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仍有待加强。

 
  近日,《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获湖北省政府批复,该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功能定位、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为挑起长江经济带“脊梁”重担绘制了清晰线路图。
 
  “规划是在原有规划纲要的基础上,对标新形势、新要求,本着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需求导向要求研究制定的,指导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高质量、高水平加快发展,必将更好地支撑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一位参与《规划》审查的业内专家指出。
 
  A
 
  看现状:
 
  航运中心雏形初具
 
  2014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印发《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总体规划纲要》,明确建设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战略意义,提出以武汉港和武汉城市圈为主要依托,按照“打基础、搭平台,聚要素、强企业,扩腹地、拓功能”的基本思路,打造基础支撑、港航服务、关联产业“三大体系”,推进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建设。
 
  该规划纲要实施以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武汉至安庆4.5米深水航道改造工程、荆江280公里航道整治工程等“畅中游”举措取得阶段性成果;长江—汉江—江汉运河810公里高等级航道圈形成,汉江航道“深下游”工程完成。
 
  港口综合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一港双园”发展初见成效,港口综合配套服务日益完善,运量平稳较快增长。“十二五”期,湖北省内河货运量、货物周转量、港口吞吐量及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速分别为16%、18%、12%和12%,水路运输服务水平整体提升,水运分担率在综合运输中提升超6个百分点。
 
  此外,多式联运也有了较大发展,水运中转能力有所增强。目前武汉港已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公、铁、水路集散中心,承担着河南、山西等北方地区至长江沿线煤炭铁水中转任务,是湖南、重庆、四川等中西部省份集装箱江海直达运输的重要枢纽,亦是上下游沿江地区商品汽车水陆联运的关键节点和集散基地。
 
  在航运服务平台搭建上,武汉航运交易所投入运行后,以货运交易、船舶交易、人才服务为主体业务,联合行业主体,在着力打造航运交易服务平台、提升功能的同时,着手金融、航运保险等延伸服务。目前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已集聚企业174家,发展了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吸引了世界航运巨头在武汉设立分支机构。航运要素逐步集聚,航运中心“雏形”渐成,发展势头良好。
 
  B
 
  找问题:
 
  建设步伐亟待加速
 
  长江黄金水道横贯我国东中西部,是建设长江经济带的主要依托,也是连接“一带一路”的重要纽带。《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按照“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空间布局,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为主体打造三大增长极。
 
  如今,三大航运中心建设如火如荼,与“龙头”上海、“龙尾”重庆相比,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的步伐仍不够快。规划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直面发展问题。
 
  规划指出,湖北省沿江港口缺乏整体布局和合理分工,功能界定不清晰,港口结构矛盾依然存在,如集装箱、商品汽车等专业码头建设落后于增长的需求,临时、简易码头仍大量存在。除武汉港等主要港口外,其他港口机械化程度仍较偏低,没有充分发挥临港工业、综合枢纽、现代物流平台等功能。水运基础设施仍然薄弱,港口布局、结构和功能有待优化。
 
  此外,规划还指出,虽然当下贯通湖北省东西、南北的6条综合运输通道已经形成,但公路、铁路与主要港口没有实现无缝衔接。以港口为节点的综合运输枢纽“最后一公里”没有解决,运服务体系和集疏运体系不完善,航运要素资源整合不足,集聚能力和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加强。
 
  正视问题方能解决问题。针对目前发展现状,规划作出如下判断——武汉中游航运中心正在转入“提升基础设施能力与发展服务软环境并举的新阶段”,为相关单位提供转型、突破的大方向。
 
  C
 
  明需求:
 
  多式联运、水水中转是突破点
 
  通过对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服务腹地经济社会、产业、对外开放及综合交通发展面临的形势进行深入分析,未来武汉港腹地水运需求发展将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全省水运量及港口吞吐量进一步增长。规划预测,到2020及2030年湖北省内河水运量将分别达4.2和7.2亿吨水平(2015年为3.4亿吨)。“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战略为长江中游地区加快发展以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战略支撑,在经济总量始终稳定较快增长基础上,湖北省内河水运运输需求及港口吞吐量总体规模也将随之稳定增长。
 
  武汉港龙头地位和枢纽功能将愈加凸显。规划指出,随着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的加快推进,武汉港的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扩大,港口货物吞吐量将显著增长,预计2016——2030年年均增速为6.6%,到2030年将达2.2亿吨水平,为区域经济及产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铁水联运需求进一步释放。据规划预测,到2020年、2030年,武汉港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将显著增长,分别达15万、30万TEU左右。近年来,在利好政策下,铁水联运快速、便捷、性价比高等优势逐步显现,同时,铁路总公司把促进集装箱运输发展列为发展主要指标、集装箱适箱货类品类的不断调整等举措也将显著促进集装箱货运量增长。
 
  中转运输及江海运输规模逐步增大。规划提出,武汉港为长江中上游和中西部地区转运的物资量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预计2016——2030年年均增速为8.3%,2030年将达3300万吨,全港货物吞吐量的占比将由2015年的11.8%提高到2030年的15%左右。
 
  “港口的集疏运网络和多式联运发展是规划的两个重点,也是下一步要重点突破的方面,这两个点的突破,可以补齐航运中心发展的短板,提升航运中心的建设发展效益,更好地体现航运中心的枢纽作用、辐射作用。”对比问题和需求,上述专家指出。
 
  D
 
  定目标:
 
  建设“三中心一门户”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长江航运发展的重要战略期。机遇与挑战并行,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将走出怎样的发展之路?
 
  “武汉港位于长江中游,与下游的九江港和上游的重庆港、岳阳港腹地有交叉,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规划对比四港,认为武汉港不同货种的能力结构比较合理, 60%以上的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占比在四港中最高。同时,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的规划建设已获审批,在长江中上游港口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规划在已有规划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航运中心的功能定位、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提出建设“三中心、一门户”的战略定位——
 
  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主轴、港口为核心的综合交通运输中心。武汉是“一带一路”倡议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交汇点,在我国跨区域人员和国家战略物资集散、中转方面的地位十分重要。未来,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将完善“铁、公、水、空”无缝衔接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进一步强化全国综合交通枢纽的作用。
 
  以发展铁水联运、江海直达为主的多式联运物流中心。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将着力增强与物流企业的对接,建设国内外的物流大通道,发展铁水联运、江海直达业务,优化配送网络,发挥综合运输整体优势,成为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水运多式联运物流中心。
 
  以航运交易、科技研发、投融资、人才培训、信息交流为服务重点的现代航运服务中心。在高度重视对接国内和国际航运服务市场的同时,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将以武汉市为依托,拓展武汉航运交易所功能,发挥优势,做强船舶、货运代理,积极发展现代航运服务功能,增强航运中心辐射力、影响力、凝聚力。
 
  以综合保税区、临港产业物流园区、国际航线为推进抓手的对外开放水上门户。武汉将充分发挥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与东湖高新自贸区“无区位叠加”优势,强化外贸运输和保税经济功能,建设长江中游最大的集装箱港口运输基地,形成长江中游区域经济中心,为中部地区提升国际竞争力和湖北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提供强有力支撑。